- 手機:13378444406
- 電話:13378444406
- 郵箱:1323073972@qq.com
- 地址:廣州市番禺區市橋
銅器的歷史
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銅制品主要是在西亞,如伊拉克的札威·徹米地區,發現有銅裝飾品,年代大約在公元前一萬年至公元前九千年;伊朗西部的阿里·喀什地區也發現過銅裝飾品,年代為公元前九千年至公元前七千年;土耳其南部的恰約尼遺址出土過銅針、銅錐,年代約為公元前八千年。這些銅制品都是天然紅銅的打制品,不是通過冶煉礦石得到的銅。
從利用純銅,到冶煉銅礦石獲得純銅,再到冶煉出青銅合金,人類經歷了相當漫長的一段摸索時光,就好比是魔法世界里用銅一點一點地打造一個閃閃發光的時空隧道。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冶煉銅發現于中國的陜西。1973年,在陜西臨潼姜寨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一塊半圓形黃銅片和一塊黃銅管狀物,年代測定為公元前4700年左右。值得指出的是,最近在上海光源,采用X射線熒光面掃描分析,發現姜寨黃銅片不同區域的鋅含量差異顯著,而鉛元素呈零星點狀分布,其特征與固態還原法制備的黃銅完全相同,從而證明先民在使用天然金屬與發明金屬鑄造之間,都曾采用熱煅法或固體還原法冶煉金屬。甘肅馬家窯文化遺址出土的單刃青銅刀是目前已知的我國最古老冶煉青銅器,同時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青
銅刀。經碳14鑒定距今約5000年。
此刀長12.5厘米,為單范鑄成。沒有血檔及繯首等成熟的后世刀具才有的部件,在刀具形成史上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夏朝是我國已認定的最早奴隸制王朝,經夏商周斷代工程認定,其開始于約公元前2070年(禹傳啟家天下),滅亡于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鳴條滅夏)。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一般被考古學界認定為夏朝都城所在位置。
夏朝青銅器是我國青銅歷史上的快速發展時期,偃師二里頭遺址青銅鑄造作坊面積超過1萬平米。二期至四期都有冶煉青銅器的出土,一期青銅鑄造遺跡里也有冶煉痕跡?,F已清理出二至四期的鑄造工場遺址,其周圍遺留不少陶范、坩堝、爐壁、銅渣、木炭,及一些小件銅器、少量大件銅器。青銅器是二里頭遺址出土的主要遺物之一,有禮器、工具、兵器等。海獸葡萄紋鏡
海獸葡萄紋鏡,唐,面徑11.9cm。銅鏡圓形,厚重,質地泛白,以高浮雕葡萄紋為主題紋飾,間飾海獸、鳥雀、蜂蝶、花草等圖案,華麗而繁縟。其構圖方式分作內外兩圈,由于葡萄及長瓣花之枝蔓由內圈連亙于外圈,甚至延及外緣,故世人亦稱此種銅鏡為過梁葡萄紋鏡。此唐鏡獸形鈕,鏡外緣為高直的窄線棱邊。
西盟型蛙飾銅鼓
西盟型蛙飾銅鼓,通高48.1cm,面徑64.3cm,足徑52.4cm。此鼓形體高瘦,鼓面寬大,邊沿向外伸出,鼓身輕薄,為上大下小的筒形,胸、腰、足無分界標志。有扁耳二對,耳格成叉形,自然形成三角形孔耳。此鼓當屬西盟型銅鼓。鼓身遍飾花紋。鼓面,以三弦或雙弦分暈,共22暈,1暈飾太陽紋12芒,間心形加線紋,以同心圓紋為主紋,2-5、17-20暈飾櫛紋夾同心圓紋帶,6、10、16暈飾填線雷紋,7、8、13、14暈以翔鳥、定勝紋為主紋,9、15暈飾小鳥紋,11暈飾方格紋,12暈飾櫛紋,21暈飾谷粒形紋,22暈飾雷紋,暈外四方各飾3朵團花,面邊緣飾一周蓮瓣紋,三累蹲蛙和一單蛙逆時針環列。鼓身,胸飾花紋6道,1、6暈飾雷紋,2-5暈紋帶與鼓面同;腰中部、下部紋帶基本與鼓面同,僅中部上端和腰部下端各多一道填線雷紋;足部花紋3道,1暈飾編織紋加同心圓紋,2暈飾雷紋加線,3暈飾櫛紋,足邊緣飾羽紋。鼓身兩側各有一道篾紋,壓于各弦紋下面。鼓耳飾弦紋。此鼓的鑄造全部用失臘法成形,工藝已有重要革新,花紋用捺板拍印。依據廣西龍州唐代墓葬出土的該類型鼓推斷,這件鼓的鑄造年代可早至唐代。
真子飛霜鏡
真子飛霜鏡,唐,面徑21.5cm。鏡八出葵花形,圓鈕。鈕上方飾祥云托月紋,下方飾池水山石,自池中生出一枝蓮葉,即為鈕座。左側一人峨冠博帶,坐而撫琴,前設香案,后依竹林。右側一鳳,棲于石上,鳳上方飾6瓣花兩枝。外區為銘文帶一周:鳳凰雙鏡南金裝,陰陽各為配,日月恒相會,白玉芙蓉匣,翠羽瓊瑤帶,同心人,心相親,照心照膽保千春。鏡銘之意為夸贊銅鏡鑄制精美,同時表白了真摯的愛情。首句鳳凰雙鏡傳達了這樣的信息:這種銅鏡在當時應該是兩兩成對的。此種圖像的銅鏡均稱真子飛霜鏡,多出土于江蘇省。除上述類型外,還有鈕上飾真子飛霜銘文者,有龜鈕者及鏡作方形而飾侯謹之銘文者。
銅的來源?
主要靠開采銅礦獲得。
人類在過去10000年間開采的銅中,80%的銅仍然在現在某些領域中使用。這使得銅成為綠色環保材料研究開發的一大亮點和前沿。 國際銅業協會亞太區和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徐弘22日在此間說,通過回收、循環使用可以減少浪費并保存有價值的資源。銅可以100%的回收,并且不會有任何的性能改變。它不會因為“被用過”而有所消耗。在人類文明所熟知的金屬中,銅的重復使用的歷史最長。據估算,在過去10000年中開采的銅中,80%的仍然在現在的某些領域使用。通過循環回收所獲得的銅所需要的能量,要比將銅礦石轉變成金屬所需要的能量少75%至92%。銅礦開發過程中產生的尾沙、礦石等不僅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對其所堆積地及其周邊環境產生嚴重的破壞!此外,隨著工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銅的用途越來越廣泛,用量不斷增加,含銅污染物排放越來越多,對土壤環境的污染也逐漸顯現出來!含銅礦的開采和冶煉廠三廢的排放、含銅農業化學物質和有機肥的使用,可使農田土壤含銅量達到原始土壤的幾倍,乃至幾十倍,對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產生毒害!
中國的青銅文化起源于哪里
青銅文化發源地——湖北省大冶市《銅綠山古銅礦遺址》3000余年歷史。
大冶因礦而生,青銅文化是大冶的“靈魂”所在,而承載和凝聚大冶城市文明的物質文化遺產,非《銅綠山古銅礦遺址》莫屬,她是這座城市被外界認知的最直接、最炫彩的名片。
大冶銅綠山古礦遺址位于大冶市金湖街道辦事處,發掘出自西周(公元前11世紀至8世紀)至西漢(公元前5世紀至2世紀)的采礦井、巷360多條(個),古代冶銅爐7座。它發現于1973年,是迄今為止中國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時間最早、冶煉水平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古銅礦遺址,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觀后贊嘆不已,并被譽為“這是中國繼秦始皇兵馬俑后一奇跡”,“可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便~綠山古銅礦遺址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由國務院申報有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國際遺產。
溯源千年古銅都大冶厚重的文化底蘊,感受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人民的歷史狀況和人文情懷,就必須了解有著3000余年的銅綠山古銅礦遺址。1973年的驚天大發現 :
1973年秋,大冶有色金屬公司在銅綠山礦區進行露天開采,礦工在電鏟掘進到離地表四十多米深的古礦井里時,發掘出13柄銅斧,最大的一個重達3.5公斤,有的在出土時還保留有長80厘米左右的木制把柄。
當時的湖北銅綠山礦革委會將一件銅斧寄送到中國歷史博物館請求鑒定,并函告發現銅斧的現場情況,中國歷史博物館立即發來電報:“保留現場,即來人調查”。三天后,考古人員來到銅綠山礦調查研究,發現了密如蛛網、迷宮般神奇的古代礦井,其分布范圍約2平方公里,地表遺留的古代煉渣在40萬噸以上,引起了考古界的重視。
14萬平方米的遺址,井巷縱橫交錯,向世人展現了當時開采、冶煉粗銅的盛況。更有學者認為,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書寫了兩大中國之最?!般~綠山古銅礦遺址代表的,是中國青銅時代采礦、冶煉技術的最高水平,其礦冶業之發達,持續時間之長,在中國絕無僅有?!秉S石考古學者龔長根說。
這一次偶然的開采,震驚了世界考古界,敲開了通往3000年前中華青銅文化的大門。
經過11年的開采,考古專家先后對1、2、4、7、11號礦體進行了考古發掘,清理出商、周至西漢千余年間不同結構、不同支護方法的豎井、斜井四百多座,上千條平巷交錯,制作精細。還發掘出一批古煉銅豎爐,隨同出土的還有一批生產工具,如銅質斧、錘、錛、鑿、鋤和鐵質斧,木制的鏟、鍬、桶,以及一些陶罐、陶片和生活用具等,這些出土的文物真實記載了中國古代礦冶發展歷史和卓越技術成就,為中華青銅文化提供了有力印證。
1982年,國家將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列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84年,銅綠山開建古銅礦遺址博物館,這是我國繼半坡遺址、秦始皇兵馬俑后的中國第三座歷史遺址博物館。
1994年3月20日,國家文物局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請,將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預備清單。
2001年,銅綠山古銅礦遺址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而且是唯一獲此殊榮的古銅礦遺址。在人類歷史上,幾個主要的文明古國都先后經過了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所謂青銅時代,就是指掌握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廣泛制作和使用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冶鑄發達并廣泛使用的地區的先民們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化,早期古代文明就是青銅文明。
中國古代青銅文化的起源很早。迄今為止,在中國的數十個地點發現早期銅器或有關冶銅的遺物,屬于中國考古學文化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階段。時代最早的銅制品,是陜西臨潼縣姜寨遺址出土的1件黃銅片和一個由黃銅片卷成的管狀物,年代為公元前4700年左右,這里是一處仰韶文化的半坡類型遺址。在甘肅東鄉的林家村,出土了1件屬于馬家窯文化的青銅刀,保存完整,這是迄今中國發現的最早的青銅器,時代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隨后的龍山文化時代,有關遺物不斷增多,出土地涵蓋了中原龍山文化系統(王灣文化、造律臺類型、陶寺文化)、東方的龍山文化、南方的石家河文化、西方的馬廠文化、北方的河北龍山文化系統的分布區。
據中國考古學的研究,中國青銅時代的開始不會晚于公元前2000年,結束于公元前5世紀,時間持續了1500年以上。這個階段正好是中國歷史上的夏、商、西周和春秋時期,在它的后期發明了冶鐵技術,鐵器最終替代青銅器而進入鐵器時代。這個階段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階段,早期國家已經產生并得到進一步發展,人們進入了文明社會,不斷創造出燦爛輝煌的青銅文化。在這個階段,區域考古學文化間由陶器等其他材質的遺物所呈現的文化形態雖各異其趣,甚至截然不同,而由青銅器所展示的主流風格則大同小異,演進軌跡幾度趨同,并隨著秦、漢帝國的相繼興起而漸趨統一。有人說,在中國燦若繁星的古代文化遺址中,幾乎找不出比三星堆更加神秘的文明了。青銅故里-青銅文化的發祥地-黃石(大冶)。
上一條 : 廢鐵在廢品回收站有哪幾類
下一條 : 廢鐵分為哪些種類